樹之美0001

甜姐兒微微

標籤: 0 意見 | edit post
甜姐兒微微
2009-06-13
中央社

新加坡「聯合早報」駐台北特派員今天撰寫專文,
向新加坡人介紹台灣的「美學經濟」,
淡化商業味、提升文化味,
軟性手法推廣茶文化,
效果比大聲硬銷茶葉或茶具更委婉動人。

「聯合早報」駐台北特派員沈澤瑋今天以
「不結帳,只結緣」為題,
描述她在台北碰到的新體會。

文章指出,在永康街的冶堂茶館,
外頭沒有招牌,沒有人帶肯定找不到,
因為外表並不起眼。
茶館裡充滿復古懷舊的情懷,
簡約典雅的設置帶出濃濃的文化氣息,
讓人不自覺的想放慢腳步,
讓身軀和腦袋遠離城市的喧囂。

進入茶館以後,文章說,
可以什麼都不說,找個椅子坐下發呆,
也可以和其他客人打招呼聊天。
老闆何健會問客人吃過飯了嗎,
之後送上一杯茶。

教授告訴她,飯前飯後,
老闆會給客人提供不同的茶。

文章指出,聊過喝過,
要離開時,正準備結帳時,
老闆神情淡若,
完全沒有要收錢的意思,
另一常客插話:「這裡不結帳,只結緣」。

文章說,離開茶館一直在想,
這樣的經營模式怎麼可能讓茶館長期生存?
因為好奇,第二次造訪,
茶館更熱鬧,
名嘴和媒體人正在交換茶具和茶葉心得。
在電視上咄咄逼人的名嘴,
聊起茶葉、茶具,文雅許多,
好像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

文章表示,當她問起老闆「不結帳,只結緣」怎麼長期經營時,
老闆說,這樣雖然不符合資本主義的做法,
但他認為推廣茶文化比賣茶更重要,
而且人與人的頻率若能契合就會群聚,
不同的客人會扮演不同的角色,
有的人會買茶,
有的人會買茶具,
即使客人不買東西,
喝喝茶也很好。

老闆向作者強調,
「茶不一定要賣得多,但要賣好的品質」。

他把自己定位為永康街的一個小店長,
有車開就開車,
沒車就搭公車或計程車,
能維持一定的生活品質就可以了,
而且他就自己一個人經營,
沒請人幫忙,可大大節省開支。

文章說,喝茶30年,
老闆在1985年贏得中華茶藝獎選拔賽泡茶冠軍後,
決定辭掉銀行的工作,
開始全心投入研究茶文化。
不只和茶擦出火花,
也為了尋找民國初年「陽羨砂壺圖考」作者李景康珍藏的壺,
五度到新加坡結緣,
買到6個李景康的茶壺,
這些壺花了80萬美元,
卻是用老闆在台灣的一棟房子換來的。

文章指出,老闆回憶起這件事仍心存感激,
因為這些茶具對他很重要,
大大提升他對茶文化的認識,
「房子賣了可以再買,好的茶具錯過了,可能就沒有下一次」。

老闆又陳述著他的茶文化,
希望讓茶當作是文化和生活的一部份。
他說,都市上班族長時間離不開電腦,
喝茶的話,就必須加開水,
這能讓眼睛暫時獲得休息,
倒茶的動作也能讓僵硬的肌肉獲得舒展,
喝茶的時候深呼吸,一呼一吸之間,
思緒也能獲得片刻的沈澱。

文章認為,老傳統新包裝,精緻的茶文化,
加上美學生活的概念和細緻的經營手法,
都是延續傳統的推手。

帶引到茶館的教授說,
這就是台灣軟實力的一部分。

文章說,這是一種「美學經濟」經營模式的效益,
淡化商業味,提升文化味,
以軟性手法推廣茶文化,
效果比大聲硬銷茶葉或茶具來得委婉動人。
文章指出,
客人深感驚喜之餘,
也買得滿心歡喜,
單是「只結緣,不結帳」的觀念,就夠迷人了。
標籤: 0 意見 | edit post
甜姐兒微微
每個家長都希望子女成才,
又有幾個家長在面對孩子的「不爭氣」時
能抱著理解與同情的心態?
有些家長
咆哮斥責、
有些威逼利誘、
有些甚至揮拳相向,
這種非但沒有效果,
相反更增加孩子的叛逆心理,
使他們對自己愈加沒信心,
對學習越來越憎恨。

當父母的情緒控制得不好,並無助於開導孩子。
身為父母一定要先有
穩定的 EQ、
平和的心境、
超前的視野、
寬容的胸襟,
才能啟發與拓展孩子內在潛能....

母親的答案

有個孩子對一個問題一直想不通:
為什麼他同桌的同學想考第1名就考上第一,
而自己想考第一,卻才考了全班第21名?

回家後他問道:「媽媽,我是不是比別人笨?
我覺得我和他一樣聽老師的話,一樣認真地做作業
可是,為什麼我總是比他落後?」

媽媽聽了兒子的話,感覺到兒子開始有自尊心了,
而這種自尊心正在被學校的排名傷害著
她望著兒子,沒有回答,因為她不知道該怎樣回答。

又一次考試後,孩子考了第17名,
而他的同學還是第1名。
回家後,兒子又問了同樣的問題。
她真想說,人的智力確實有三六九等,
考第一的人,腦子就是比一般的人靈活。
然而這樣的回答,難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嗎?
她慶幸自己沒說出口。
應該怎樣回答兒子的問題呢?

有幾次,她真想重覆那幾句被上萬個父母重覆了上萬次的話
─「你太貪玩了,你在學習上還不夠勤奮,和別人比起來還不夠努力。」─
以此來搪塞兒子。

然而,像她兒子這樣腦袋不夠聰明,
在班上成績不甚突出的孩子,
平時活得還不夠辛苦嗎?
所以她沒有那麼做,
她想為兒子的問題找到一個完美的答案。

兒子小學畢業了,
雖然他比過去更加努力,
但依然沒有趕上他的同學,
不過與過去相比,他的成績一直在進步。

為了對兒子的進步表示讚賞,
她帶他去看了一次大海。
就是在這次旅行中,
這位母親回答了兒子的問題。

現在這位兒子再也不擔心自己的名次了,
也再沒有人追問他小學時成績排第幾名,
因為他已經以全校第1名的成績考上了大學。

放寒假回來時,母校請他給同學及家長們做一段演說。
其中他講了小時候的一段經歷:
「我和母親坐在沙灘上,她指著前面對我說,

你看那些在海邊爭食的鳥兒,
當海浪打來的時候,
小麻雀總能迅速地起飛,
牠們拍打兩三下翅膀就升入天空;
而海鷗總顯得非常笨拙,
牠們從沙灘飛入天空總要很長時間,
然而,真正能飛越大海橫過大洋的還是海鷗。」

這場演說使很多母親流下了眼淚,
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母親。

這位母親從不說一些令孩子洩氣的話,
找不到適當的答案前寧可沉默,
以自身之感受去支持孩子的一步步成長,
孩子在這樣寬容的環境下,
最後交出優秀的成績。

教育,是對
生命個體的尊重和喚醒,
是對人的
內在潛能的開發和拓展,

讓孩子健康地生長,
需要

一種平和的心境,
一種智慧的胸襟,
一種獨特的魅力,

這一切必須以寬容為基礎!

~本文源自網路. 若有讀者知道作者大名.煩請告知.謝謝!~

標籤: 0 意見 | edit post
甜姐兒微微
【聯合報╱韓良露/文】

如今,到了珍惜「小確幸」的時候了,
村上春樹說的「小小的確定的幸福」,
在身邊隨時可遇的小確幸,
像聽著喜歡的人睡著後安穩的鼾息聲,
像自己平日隨性所漫走的生活路線……

小小的確定的幸福

生活,就如同愛情一般,
隨著年齡的成長,開始會有不同的品味。
年少輕狂時,喜歡的生活和愛情,
都有「大不確幸」的調子,「大大的不確定的幸福」;
勇於去追求未必適合自己的、會讓自己疲憊的、
最終可能疲於奔命而不得不放棄的生活方式與愛情關係。

如今,到了珍惜「小確幸」的時候了,
村上春樹說的「小小的確定的幸福」,
在身邊隨時可遇的小確幸,
像聽著喜歡的人睡著後安穩的鼾息聲,
像自己平日隨性所漫走的生活路線。

我曾經是個遊走六十餘國的貪心旅人,
不只搭飛機像蝴蝶般飛來飛去,
落地在不同城市後,也會像蚱蜢般跳來跳去,
六十餘國再加上至少三四百個城市,
有時候深夜躺在床上,
努力回想著一些陌生的街道與陌生的人們,
偶爾都有前世今生之感,
那些跳躍的、失落的時光裡有著太多不能確定的渴求,
關於流浪的幸福,
和一個愛人又換過一個愛人的流浪也頗為相似。

之後,生活和愛情都有了安頓的重心,
開始會為熟悉的人事物心動,
而不會只為陌生的人事物心動,
懂得了生活和愛情都可以像喝一杯茶般日日是好茶,
說來只是茶,但日日泡的茶也有些差異,
喝下去每日都有心得,卻仍只是好茶滋味。

現今的我,工作、交遊、玩耍、僻靜、
吃喝、教書、演講、閒聊、漫走、生活、休眠
都在一個我暱稱為「南村」的地方,
在台北市的南區,台大、師大、東門町之間,
這裡曾有我青少年自北投搬到台北後落腳十餘年的老家,
也是我從歐洲回台後重新安頓身心之新所。


南村的街道想像圖

南村這一帶,幾乎每一條大街小巷都於我不陌生,
隨時可以在腦海中勾勒出街道示意圖,
而這些街道總是讓我想到就心動,
彷彿想著喜歡的人臉,
即使雀斑老人斑都是可愛的,
南村的街道想像圖中我也有許許多多的標點,
標示著我所喜愛的人事物。

常常沒事在南村閒晃,
隨著不同的心情,有不同的路線,
像有時清晨即起,先到龍泉街的小市場去看看,
也許買點豬骨熬高湯,蒸條半大不小的魚,
再炒個時令菜當午膳,買完菜後順便吃碗米粉湯,
再喝個現榨甘蔗汁,住家離市場不過六、七分鐘遠,
就有這般好處,隨時可以買點小菜過小日子。

不做菜的日子,晚起時會去附近的鹹花生吃個早午餐,
紐約式倫敦式雖不道地,但也聊添異國風味,
常會聽到店裡放著自己喜歡的CD,
意外聽到的音樂總是比較開心,偶爾吃完早午餐,
竟放縱在中午就喝起比利時的紅茶啤酒,
看看近期的雜誌,
混個兩三小時後再去工作或寫稿,
都覺得精力特好。

午餐偶爾也可走遠些,
沿著泰順街、溫州街走到紫藤廬,
坐在榻榻米間,吃份養生午膳再叫功夫茶,
慢吞吞地泡茶自娛,
看著窗外對家的黑瓦灰牆,
一時心就靜下來了。

自然也會不時去大安森林公園小坐,
在大樹下閉目聽鳥語,
或享受春風拂面,公園可隨時去,
一日不同時辰風情萬種,
好天氣時,常刻意繞遠路穿過公園去不同的地方,
有時黃昏上課,也先到公園閒走半晌,讓心神鎮定。

總想著不同的理由出門走不同的路線,
譬如說這會決定要上溫州街的明目書社去看看有什麼新進的簡體字書,
腦裡立即造句般想著可以去臺一冰果室喝杯仙人掌果汁,
或去路上撿到一隻貓看看趙露萍小姐在不在那喝咖啡,
總是絕不走直路,繞來繞去繞小巷,
不時會看到新開的巧克力店或貝果店、
啤酒屋,又有了下一回登門一探究竟的樂趣。

每隔一段時間,還是會帶上幾本書,
專門上阿寬的挪威森林喝杯卡布,
離家也不能說遠,腳程二十來分鐘,
但捨家對面一分鐘近的老鼠窩卡布不喝,
當然是上咖啡店不全為咖啡去,
順便聽阿寬講講南區不上報的人事變遷,
也順便上銀座吃一碗越南牛肉河粉。

存心喝咖啡也有另一條路線,
往北走十來分鐘,去青田街的黑潮或麗水街的COZY,
下午時光去最好,人最少最幽,
在那看書和在家中看書一比,
永遠覺得是一魚兩吃,既閱書又有玩到之感。

去教占星課的路上

一星期總有三天,我會走路去教占星課,
喜歡穿過師大和平東路新校區,
在麗水街的珠寶盒買好吃的可頌(如果還買得到的話)
或核桃麵包當第二天的早餐,
從永康街巷底往北行,
經過潮州街的鴻疆堂(晚上回程偶爾會去打點牙祭喝杯小酒),
經過昭和町,裡面的舊物我看過上百回了,
經過發哥的骨董店
(老友鄭在東從上海回台北時偶爾會跟他上此喝酒吃發哥的手路菜),
經過大隱和此時還精神奕奕的詹姆士打招呼(回程時他多半已喝茫了),
經過彭康隆的一票票人畫空間的大小畫室,
看看剛展出的畫。
這段原本只要走三分鐘的路程,
就這樣東寒暄西打量常常一走三十分,
穿過錦華小方場(可能是台北最小的公園),
過金華街,有時晚餐就在此三家厝邊的店打發,
雖說是打發,仍有美味的溫州餛飩、三寶飯、咖哩飯等著。

偶爾也跟在自家門口賣滷味的太太買晚上看電視的下酒菜,
她說「我的滷味可是自己滷的喔,
食材也都是東門市場買的」,
的確,吃來有種自家製的乾淨口味,
再往前行,經過巧克力店,
探頭看舒哥在不在那閒坐品評天下。

再繼續往前走,有時去胡筱貞的回留吃晚餐,
吃自然蔬食喝大碗茶,誠心靈享受也。

偶爾會繞進冶堂找何建,
常遇鄭村棋在那品茶,
冶堂可陶冶身心,
小坐半晌、聽聽古琴、看看紫藤開花了沒,
整個人又活了過來。

也會在秀蘭小館闔家用餐,
這裡有我最吃不膩的家常菜,
一周來一兩回都可;
旁邊的乾杯,烤肉啤酒也好吃好玩,但不敢常吃。

鼎泰豐就在我上課的金石堂旁,
我都坐一樓,因此不必拿號碼牌等候,
吃碗酸辣湯配小籠包或酸菜麵等等,
從來不曾失望。

十點下課回程,
天氣熱時在冰館吃冰、買水果,
有時晚餐吃得少,
嘴饞便在度小月吃碗擔仔麵或中壢牛家莊叫份銀芽薑絲牛肚外帶,
帶去Mei's Tea Bar配基尼斯黑啤酒,
要不喝杯葡萄柚哈薩姆紅茶,
和固定如康德散步般的常客羅傑、金川聊天,
偶爾會遇見海明威、楊澤等人,
閒聊至十二點本灰姑娘就打道回府了。

下雨的日子

下雨的日子,人走不遠,
會去政大書城買新書,
但常不解自己住家離書店那麼近,
幹嘛非把書買回家堆著,
尤其是到舊香居去和卡密聊天,
也不忘帶幾本舊書回家,
但家中早已書滿為患了,
全斌就常笑我不如和嚷著老了要開二手書店的楊澤合賣自己家的舊書算了,
但我和楊都是愛趴趴走的人,
都坐不住,怕還是得交給巨蟹座的卡密。

在舊香居,遇到符立中不稀奇,
但得挑固定的時候才會遇到辜振豐者流,
像我則是神出鬼沒型,
出現從沒準則,只憑心動而動。
南村漫走,小小而確定的幸福就在手邊,
是人是事是物讓我如此心動與感動。
人到中年,有如此美哉的小日子可過,
真是人生有幸。
標籤: 0 意見 | edi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