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期:2009年4月11日~ 5月2日 (10:00am~17:00pm,每週日休館)展覽地點:太平洋文化基金會藝術中心 / 台北市重慶南路三段38號B1
開幕茶會:2009年4月11日,3:00pm ~ 5:00pm
「莊周夢蝶」,莊子在睡夢中發現自己化身成一隻蝴蝶,然而的蝴蝶並不知自己是莊子幻化成的,也更不知道莊子為何要幻化成蝶,可是誰在乎呢?經驗不同造成生命經歷的差異,可以是美;若能夠自由體驗不同的生命,更是美。
倘若,莊子夢到的是豬、狗,我們又會怎麼想呢?如果生命的經歷是如此充滿不確定性,可以是蝶、是豬、是狗,或是毛蟲,何不當作是有趣的遊戲般去體驗呢!同樣地,不確定性是我在賦予創作一種遊戲、實驗的態度,不讓自己拘執於固定的形式或風格,盡情享受創作上帶來的自由。
2008年,世界的變化讓我們震驚得閤不上嘴。
2009年,我們似乎還是坐在雲霄飛車上,急速起伏如同世界的瞬息萬動,更助長了不確定性的影響力。這影響雖然讓我們生活上感到恐慌,卻對藝術創作起著積極的作用,它使想像的自由得到最大的釋放,那是一種讓藝術不斷創新的自由……。
有時,我覺得「不確定性」像是鋒利的刀鋒,劃開一切的表象讓隱藏於內的顯露出來,被檢視、被激發或是被破壞。讓我們當下體驗到Dickens在【雙城記】裡的描述:「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那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那是信仰的時代,也是懷疑的時代……」。
人事物具備一體兩面的表象,最終取決於你的觀念改變,所看到的真實也不一樣。「不確定性」讓我們無可迴避的面對現實的變化,也無可迴避的面對自己去選擇退縮或是全力一搏。藝術創作者總是有點冒險基因,我感覺到不確定性帶給我挑戰的興奮,我想要用繪畫的形式把這種感受視覺化。
早自2006年起,我開始進入「不確定性」這個主題的創作,想以隱喻的構圖方式表達內在的觀想與置身陰柔空間的感受,但總覺得我所創作出來的形式不能夠淋漓盡致地傳達此訊息。
07年,我突破限制,在純粹的直觀下自由地發揮創作,雖完成系列風格特殊的作品,但是仍然覺得尚未直擊核心。
08年,我改變思考角度,在畫面上設定垂直的方向,結構出「確定性」的形式;而在這個垂直方向的結構裡肆意突顯「不確定性」的筆調,發展出兩者的對比感,如此的風格幾乎達到我所感受到的「不確定性」視覺效果。但為力求完美的心態下, 08年中我再度嘗試將畫面垂直分割成數個面積不等的長方形空間,有些形狀細如線,有些塊面填入不同色彩、線條來製造感觀的差異,增添規則中的「不確定」感,並藉由這些差異製造出整體畫面中的空間感,讓視覺產生浮動性與韻律性。長方形的空間相互影響產生一種「看似在前忽焉在後」的錯覺,有的像似由內心探視外在現實,有的像似由外在現實向內心檢視,延伸出「不確定性」的氛圍。
「不確定性」對我而言意味著有無限可能的創作自由,一如我用直線分割畫面,以充滿肯定、確實的形式來瓦解輪廓的完整,把不確定性的感覺從中解放出來。尼采曾有這樣的宣言:「藝術,無非就是藝術!它乃是使生命成為可能的壯舉,是生命的誘惑者,是生命的偉大興奮劑。」藝術創造的精神是在逆境中走鋼索,因而驗證生命存在的意義。期待生活在不確定的現實裡的我們,都能以藝術創造的精神活出精采。
開幕茶會:2009年4月11日,3:00pm ~ 5:00pm
「莊周夢蝶」,莊子在睡夢中發現自己化身成一隻蝴蝶,然而的蝴蝶並不知自己是莊子幻化成的,也更不知道莊子為何要幻化成蝶,可是誰在乎呢?經驗不同造成生命經歷的差異,可以是美;若能夠自由體驗不同的生命,更是美。
倘若,莊子夢到的是豬、狗,我們又會怎麼想呢?如果生命的經歷是如此充滿不確定性,可以是蝶、是豬、是狗,或是毛蟲,何不當作是有趣的遊戲般去體驗呢!同樣地,不確定性是我在賦予創作一種遊戲、實驗的態度,不讓自己拘執於固定的形式或風格,盡情享受創作上帶來的自由。
2008年,世界的變化讓我們震驚得閤不上嘴。
2009年,我們似乎還是坐在雲霄飛車上,急速起伏如同世界的瞬息萬動,更助長了不確定性的影響力。這影響雖然讓我們生活上感到恐慌,卻對藝術創作起著積極的作用,它使想像的自由得到最大的釋放,那是一種讓藝術不斷創新的自由……。
有時,我覺得「不確定性」像是鋒利的刀鋒,劃開一切的表象讓隱藏於內的顯露出來,被檢視、被激發或是被破壞。讓我們當下體驗到Dickens在【雙城記】裡的描述:「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那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那是信仰的時代,也是懷疑的時代……」。
人事物具備一體兩面的表象,最終取決於你的觀念改變,所看到的真實也不一樣。「不確定性」讓我們無可迴避的面對現實的變化,也無可迴避的面對自己去選擇退縮或是全力一搏。藝術創作者總是有點冒險基因,我感覺到不確定性帶給我挑戰的興奮,我想要用繪畫的形式把這種感受視覺化。
早自2006年起,我開始進入「不確定性」這個主題的創作,想以隱喻的構圖方式表達內在的觀想與置身陰柔空間的感受,但總覺得我所創作出來的形式不能夠淋漓盡致地傳達此訊息。
07年,我突破限制,在純粹的直觀下自由地發揮創作,雖完成系列風格特殊的作品,但是仍然覺得尚未直擊核心。
08年,我改變思考角度,在畫面上設定垂直的方向,結構出「確定性」的形式;而在這個垂直方向的結構裡肆意突顯「不確定性」的筆調,發展出兩者的對比感,如此的風格幾乎達到我所感受到的「不確定性」視覺效果。但為力求完美的心態下, 08年中我再度嘗試將畫面垂直分割成數個面積不等的長方形空間,有些形狀細如線,有些塊面填入不同色彩、線條來製造感觀的差異,增添規則中的「不確定」感,並藉由這些差異製造出整體畫面中的空間感,讓視覺產生浮動性與韻律性。長方形的空間相互影響產生一種「看似在前忽焉在後」的錯覺,有的像似由內心探視外在現實,有的像似由外在現實向內心檢視,延伸出「不確定性」的氛圍。
「不確定性」對我而言意味著有無限可能的創作自由,一如我用直線分割畫面,以充滿肯定、確實的形式來瓦解輪廓的完整,把不確定性的感覺從中解放出來。尼采曾有這樣的宣言:「藝術,無非就是藝術!它乃是使生命成為可能的壯舉,是生命的誘惑者,是生命的偉大興奮劑。」藝術創造的精神是在逆境中走鋼索,因而驗證生命存在的意義。期待生活在不確定的現實裡的我們,都能以藝術創造的精神活出精采。